宠神小说 > 蜀山镇世地仙 > 第四百四十四章 收复三湘,芙蓉侠香
  “心瞻,心瞻。”

  程心瞻耳边响起叫喊声。

  “怎么了祖师?”

  程心瞻回道,他听出来这是通玄祖师的声音。

  “你在哪里,最近得空吗?”

  时通玄问。

  “在齐鲁铁槎山呢,得空,怎么了您说。”

  程心瞻答道。

  “你看你有没有空来三湘一趟。我们三湘道门打跑了天蚕教,收复了九嶷山,同时也完成了三湘的全境收复,肃清芙蓉。大家准备登九嶷山祭告舜帝,并有意请你做主祭人,让我来联系你。”

  时通玄说,语气里满是喜意。

  “是吗!”

  程心瞻听着也很高兴,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但紧接着,他便说,

  “我定会去观礼以表庆贺,但主祭就不必了。收复九嶷山我寸功未立,如何能担任主祭,这是要折煞我。”

  时通玄闻言哈哈大笑,回道,

  “实话告诉你也无妨,大家看中的也不是你的功劳,是你的斋醮科仪。近些年来,神州大陆上最盛大的科仪就出自你手,所以大家才想着请你来撑这个场面。”

  程心瞻听闻也笑了,说,

  “这无妨,我可以早些过去出谋划策,但主祭是万万不能的,实在没这么厚的脸皮。”

  “也行,你先过来再说吧。”

  时通玄也没有太坚持。

  “仪式定在什么时候?”

  程心瞻问。

  “重阳秋祭呀!就是为了赶这个日子大家才拼了命的除魔。”

  时通玄大声说。

  “那可没几天了。”

  程心瞻一惊,今天都九月初二了,也就是说只剩下七天不到了。

  “所以才要请你出行入同啊!快来!

  “就来,就来!”

  程心瞻二话不说,立即飞出云光洞,乘狮而走。

   ……

  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薛荔村。

  一派秋风细雨中,程心瞻来到了三湘大地。三湘四水沿岸,处处都是枝繁叶茂的木芙蓉,丛丛簇簇,繁花似锦,灿若云霞。山山水水间,点缀着大大小小的村落,屋前屋后丛生着薛荔,碧绿的枝藤经秋雨一洗,愈发苍翠可爱,摇曳生姿。

  实在是美丽极了。

  程心瞻沿着湘江南下,一路见到这样美丽缤纷的景致,不禁放慢了脚步。

  「无」是始,「万象」则是终。

  自己的道就该是像这片天地一样,以「无」为起源,以「万象」为表现,不能流于表象,也不能止于虚无。一内一表,一收一放,有始有终,方为大道。

  他又有所悟。

  一路赏花闻香,感悟大道,他来到了湘江上游,九嶷山赫然在望。

  此时的三湘大地,魔氛尽去,山水澄清,即便是在这样凉意渐盛的秋日里,却也展现出一派鲜活气象:

  九嶷山上虫鸣消停,白云复飞,如丝如带。山脚下湘妃竹青翠依旧,竹枝上的斑点据说是娥皇、女英悼念舜帝而泪染竹身所化。有水处则有芙蓉,花儿开的正旺,红霞万朵,这是三湘大地上独有的景致。

  举目四望,湘人们都在欢庆着,尤其是九嶷山上及左近周边,已然在张灯结彩,为祭祖大典做准备了,人人脸上都洋溢着笑容,与遍地芙蓉相辉映。

  笑容同样在程心瞻脸上绽放,他在崀山做过两年的副教主,对这片土地同样怀有别样的感情。此时,见三湘一派欣欣向荣的昂扬风貌,顿时来了兴致。

  他取出纸笔,开始泼墨作画。

  他这幅画作,一蹴而就,热情奔放,以晨曦中的潇湘山水为内容,近处的芙蓉花簇如霞似火,朱砂点染的花瓣在墨绿枝叶间跳跃。中景江面帆影浮动,细笔勾出的水纹与留白交织成粼粼波光;山脚下,人群张灯结彩,在点缀群山。远处淡墨晕染的群山峰峦隐于朝雾飞云中,天际以胭脂绘出曙光初照的暖意。

  此画在技法上尽显狂放淋漓,散锋横扫出嶙峋山石,泼墨与积墨手法使雾霭与水汽在纸上自然渗化,而芙蓉与人物则以工谨细笔精准勾勒,形成豪放与精微的浑然共生,整幅画通过水墨交融的层次变幻,将三湘大地上的朝晖美景凝于一瞬。

  程心瞻欣赏着巨幅画作,也是十分满意,随后又提笔在画作左上角赋诗,题了一首七言律诗。

  诗尾落款:

  「壬寅季秋,广微子贺三湘道门会于九嶷共祭舜帝。」

   落印:

  「山河无恙。」

  程心瞻搁笔收印,随即,他把地书寄出来,往画作上一扫,拓取神意,置于地书《三湘篇》中。至于原作,他收卷起来,放置于一件长条锦盒中,他准备作为贺礼送给三湘道门。

  做完这些,他感觉已经耽搁了不少功夫,收好画作后便连拍狮子,示意赶紧走。

  临近九嶷山,山上山下的人看到一个年轻道士乘坐一头神骏的雪狮飞天而来,哪里有不认得的,于是纷纷呼喊起来,

  “是广法先生!”

  “广法先生来了!”

  &"......&"

  程心瞻笑着挥手致意,很快,一道斗光从九嶷山上飞出,来到雪狮跟前,化作一个中年道士。

  来人一身鸦青色道袍,头顶木簪,脚踩麻鞋,腰间吊一把修长的古剑,生着一张饱经风霜的脸,正是衡山剑派的掌门人,邓青阳。

  “有劳经师跑一趟了。”

  此时再见,这位掌门人脸上的愁苦神色已经一扫而空,满是喜意,笑着冲程心瞻拱手致意。

  程心瞻从狮子背上翻身下来,拱手回礼,同时,他注意到邓青阳原本只是掺杂几根白丝的头发如今已经全部化作了银色,他惊诧道,

  “邓教主,您这是?”

  邓青阳笑道,

  “没什么,在与魔头的交战中一时不备,被虫子咬到,失了一些精气,无碍的。”

  邓青阳是这样说,但程心瞻不会真的觉得无碍,发为血之余、肾之华,因伤而白发定是受了大伤,导致了严重的精血亏虚。可什么虫子只是咬一下,就把一位四境大修士伤成这样?

  “是金蚕蛊?”

  程心瞻问,谈到天蚕教,他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这一类凶名在外的蛊虫。尤其是上一次,自己在伶仃洋被诅咒下降时遇见的那只浑身金黄的蛊虫,更是让他印象深刻。

  邓青阳从程心瞻口中听说金蚕蛊一词,并不觉得惊讶。此物虽然是天蚕教的特产,一开始只在湘南一带有凶名,不过早在十几年前,随着经师施计攻破东海上的红霞岛,杀了无数鳄妖,才使得这蛊虫的名气广为传播。而且,那一年,三尸教在天蚕教采购了大量的金蚕蛊,倒是变相减轻了湘南的压力。

  于是他回答说,

  “还不是一般的金蚕蛊,是那女魔头进献给绿袍老祖的秘炼百毒金蚕蛊。”

  “百毒金蚕蛊?长什么样子?”

  程心瞻连声问。

  邓青阳便答,

  “外形上与普通的金蚕蛊差不多,就是全身金粉,闪闪发光。只不过普通的金蚕蛊只善撕咬,但百毒金蚕蛊毒性极大,而且好食人脑髓,端的凶恶。我当时得亏是随身带着一罐早年从苏仙岭得来的「桃橘甘泉露」,得以去毒存活,只是亏了精血而已。”

  程心瞻闻言恍然。

  原来那东西是叫百毒金蚕蛊,是蚕娘秘炼出来献给绿袍的。如此看来,那天在伶仃洋上企图咒杀自己的,就是绿袍和恶鬼子了。而且久闻苏仙岭医术了得,没想到这般了得,去毒立竿见影。要知道,之前董师为狮子拔毒,可是花了一年多的时间呢。

  这时,他从虚界中取出一个丹瓶,递给了邓青阳,口道,

  “邓教主,这是我自炼的「乌参归血丹」,补精益血的,对这类毒虫也不知管不管用,您且试试吧。”

  这药是程心瞻在飞霞山给狮子拔毒时闲暇所炼,品阶不低,和「三元养神丹」一个等级的,炼成时化作墨貂,也是有异象的。

  程心瞻不等邓青阳推辞,直接上手,塞进了他的怀里,并道,

  “邓教主快领我进山吧,去先祖庙上敬一柱香。”

  “这,哎,好,谢过经师了,经师请随我来。”

  邓青阳领程心瞻落山。

  帝庙在九疑山最高处,这里削山平顶,建造庙宇。庙宇按帝制兴建,规模宏大,仿佛一片皇家园林。帝庙被妖魔侵占几十载,虽然不曾遭受过破坏,但许多地方年久失修,已经有些破败了,加之灰尘覆盖、草木恣长,还是有碍观瞻,所以此时此地有许多三湘道门的人在修缮清扫。

  两人在入口处下了云,步行往内,邓青阳边走边给程心瞻做介绍,

  “这次收复帝庙,我们三湘道门也是痛定思痛,几经商讨,我们联合起来成立了一个道会,就叫「九嶷会」,家家出人出力,不光是重新修缮帝庙,还要专门组织人手值守护卫,还要新建护山大阵。保证再有邪魔侵犯时,能第一时间预警、第一时间防护、第一时间驰援,决计不再叫祖宗蒙羞。”

  程心瞻闻言宽慰道,

  “邓教主也不必太过介怀,往后我三湘道门日渐兴盛,妖魔邪道自然不敢来犯。”

  邓青阳闻言连点头,并笑道,

  “经师此言非虚,只要有人,别的都不成问题。这次三湘收复,我一直说大功劳在崀山。若非崀山建教,又急速扩张,短时间内集结出两位四境与数百金丹,稳定湘西,才叫我等缓过气来、腾出手来,一举驱逐湘南的魔道势力,收复九嶷。”

  程心瞻是崀山的副教主,此时听邓青阳这样说,连连摇头,道,

  “邓教主你总是太谦虚,无论功劳还是苦劳,三湘收复衡山剑派都是首功,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多少衡山同道为此前赴后继,血染潇湘,如今九嶷收复,我看宗庙内当起一殿,专奉殉身的衡山同道牌位。”

  邓青阳其实不善言辞,今日是真高兴话才多了一些,现在听到程心瞻这样讲,更是当场洒泪,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衡山剑侠的风采就好比这秋日里的芙蓉,根植潇湘,清艳带霜。”

  程心瞻由衷赞叹着。

  邓青阳闻言,心头一震,口中重复念叨,

  “「根植潇湘,清艳带霜」。好,好,说的好呀,我衡山弟子就是这样的品德,我衡山的后世弟子也该都是这样的品德!我要把经师这句话刻到衡山回雁峰上去,叫当代全宗、叫后世子弟都看一看!

  “经师,还请应允。”

  邓青阳看着程心瞻。

  程心瞻还能如何说,只道,

  “此乃贫道之殊荣。”

  两人都是步罡踏斗的高手,虽是步行,但脚力极快,说话间的功夫,帝庙的祭祀大殿也就到了。

  两人走入殿内,程心瞻抬头去看,只见大殿中央的舞帝石像着帝袍,高大而威严,威严中又透着慈祥,在眺望远方。

  程心瞻看着塑像,心中的崇敬与自豪油然而生,若非先人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哪有人族如今的辉煌盛世呢?

  程心瞻三拜敬香。

  随即,邓青阳带着程心瞻来到「九疑会」的临时会治,位于庙园西门外的涵虚殿。

  在这里,程心瞻看到了通玄祖师和虞山的一些长老,另外还有衡山的几位峰主以及浩然盟在三湘的几个管事,还有些人程心瞻并不认得。

  而这些人见到邓青阳把程心瞻领进来了,纷纷起身问好。

  “教主。”

  “广法先生。”

  “经师。”

   “……”

  又是各有各的叫法。

  程心瞻回礼,叫大家坐下,然后表示了恭贺,

  “喜闻三湘收复,特来见证庆典,自制拙作,以为薄礼,还望勿怪。”

  说着,他将锦盒递给邓青阳。

  邓青阳看着殿内众人翘首以盼的神色,自身也是好奇的紧,便问,

  “经师,可否现在打开,先让大家一饱眼福?”

  程心瞻自然不会阻拦,只道一声请便。

  于是邓青阳打开锦盒,看到里面是一副卷轴后,连动作都轻柔了三分,小心摄取,悬浮于空,然后以法力摊开。于是,一副用彩大胆、内容昂扬、技法恣意的秋日朝晖下的三湘山水画卷就此展开,呈现在众人眼前。

  殿内一时寂静。

  半晌后,有人注意到了画作左上角的题诗,便小声念了出来,

  “九疑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

  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

  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

  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 《蜀山镇世地仙》-作者:东海镇守